Post published:2022 年 10 月 28 日 SDG11 永續城市 東吳大學永續網 9:26 上午 未分類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林孟葳報導】 你曾看過廟宇屋簷上的「剪黏」裝飾嗎?剪黏是中國南方特有的鑲嵌藝術,而龍、鳳兩種象徵吉祥的靈獸則是廟宇中最常見的剪黏造型。本校人文社會學院 USR 計畫於 111 年 10 月 7 日於外雙溪校區舉辦「剪黏藝術賞析與剪黏技藝」講座,邀請永豐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威豪老師,帶領同學認識美麗的藝術作品,同時推廣與說明這份傳統工藝的文化底蘊。 剪黏技術可說是廟宇裡視覺效果最明顯的裝飾,其顧名思義就是「剪裁瓷片」,黏貼塑造後再由匠師彩繪且在臺灣已有百年悠久歷史,最早從清朝中葉時期傳入的碗瓷剪黏開始,演變到日據時代的玻璃剪黏,近年來更是逐漸取代傳統剪花的淋搪剪黏,呈現剪黏的多元型態。另外,剪黏藝術可分為許多派門,其中陳威豪老師的父親是「郭天來派」的第三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技藝,也曾親自參與廟宇的設計,因此更能感受寺院每一個匠心獨運的設計與它們背後所蘊涵的特殊意涵和巧思。 陳威豪老師也毫不藏私地分享剪黏作品的鑑賞方式,包含剪黏、泥塑及交趾陶三種工法,每種技術都是非常講究的,他以大廟屋脊上的大型剪黏舉例說明。儘管裝飾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但倘若是好的作品則會呈現栩栩如生的,且幾乎看不見接著點,彷彿一體成形!話鋒一轉,陳威豪老師感慨時代變遷、匠師年齡斷層化,這項文化技藝正面臨傳承延續的嚴苛挑戰,陳威豪老師不願文化漸趨失傳沒落因此他致力推動剪黏技藝教學,並結合地方創生,讓年輕族群認識傳統技藝。 廟宇不只是信徒的信仰中心,更是記載傳統工藝的美麗殿堂,他的父親曾告訴他:「鳳最完美的姿態就是在屋頂上準備起飛的模樣。」話語中包含師傅對美學的敏銳觀察力,而陳威豪老師傳承父親的精神,更將傳統作品結合日常生活,透過帶領社區居民參與工作坊、美化社區牆面,期望讓大眾能更貼近剪黏文化,也在落實地方創生的過程中增添人情味。若日後有機會進到寺廟時,不妨將感官打開欣賞,你會發現除了神秘莊嚴氛圍以外,那歷史價值和情感回憶交織的工藝美學! 【文圖/中文四校園記者林孟葳】 SDGs特色活動 社群分享與回饋 Facebook Line Linkedin Instagram Youtube Envelope 搜尋搜尋 近期文章 擊敗少子化 114學年度學士班招生成績斐然 東吳科技魂:超前部署半導體產業最前線! 「日本地方創生移地教學」:東吳師生深入體驗酒田文化與自然 本校通過「113年度下半年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 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東吳大學與阿曼蘇哈爾大學締結友好關係 東吳大學與馬來西亞砂拉越教育夥伴簽署策略聯盟 賀!東吳大學榮獲教育部「學生輔導工作評鑑」績優肯定 114年度教學跨領域—人文培力與STEAM素養成果展 近期留言 尚無留言可供顯示。 相關內容 關注氣候變遷! 東吳大學支持「解凍格陵蘭紀錄片」公益播放計畫 2022 年 10 月 13 日 《天下雜誌》接軌產業、擁抱未來趨勢,東吳企管 培育跨界管理人才|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023 年 5 月 30 日 本校通過「113年度下半年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 2025 年 7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