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緣起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清廷不敵各國侵略,政府與百姓喪失信心,社會上興起改革與學習列強之聲浪;美國基督教會於此時至中國興辦教育事業,其中之一的監理會於 1879 年起先後於蘇州創辦博習書院、宮巷書院及上海創辦中西書院,1900 年決議合併三書院,以宮巷書院為基礎,於博習書院舊址擴建為大學。1900 年 12 月制定校董會章程,推舉董事長及校長,二十世紀初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東吳大學正式誕生。

東吳大學創辦之初,校址設為蘇州,而蘇州古屬「東吳」地,「東吳為歷來鍾毓之地,地傑則人靈,可造必多,故以命名」;又有清末兩江總督劉坤一於書函中提及「東吳士子從此皆是公門桃李矣」,東吳大學中文校名由此而來。

更多校史沿革請參照東吳大學校史館網頁    https://scuhistory.lib.scu.edu.tw/

校務概況

東吳大學分設「外雙溪」及「城中」兩校區。「外雙溪校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設人文社會學院、外國語文學院、理學院及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校區依山傍水,臨近故宮,文化底蘊深厚;「城中校區」位於臺北市貴陽街,比鄰政經中樞,設有法學院、商學院及推廣部,地處臺北市政治經濟中心。兩校區資源多元豐富,學生得以整個臺北市作為進德修業的腹地。

外雙溪校區
Waishuanghsi Campus

城中校區
Downtown Campus

6

學院

23

學系

24

碩士班

5

博士班

學生人數概況

11,772

學士班

1,335

碩士班

127

博士班

772

進修學士班

1,281

碩士在職專班

專任教師人數概況

426

全體專任教師

135

教授

137

副教授

132

助理教授

22

講師及軍護教師

兼任教師人數概況

818

全體專任教師

131

兼任教授

97

兼任副教授

241

兼任助理教授

349

兼任講師

職員人數概況

505

全體職員

370

職員(編制內)

84

職員(編制外)

51

技工及工友

組織架構

本校由校長綜理校務、副校長襄助,並由內部稽核委員會進行內控相關事宜。校內行政單位包括 16 個一級單位,分別掌管學校運作各項事務。教學單位則設立 6 學院,包括 27 個系所、學位學程(不含師資培育中心及語言教學中心) 及 13 個校級研究中心。

校務發展願景

▍定位  ▍

回饋社會,盱衡全球,以創新思維培養跨域人才之綜合型大學。

 

▍教育目標  ▍

提供師生一流學習與創新的優質環境,培養社會菁英與知識創新應用人才,協助國家經濟發展,解決永續發展重大問題,成為推動進步的力量。

 

▍願景  ▍

打造全人化、全視化、全球化之三化共振優質教學環境,致力培育兼具多元能力的 π 型人才。

▍以永續發展目標為指引  ▍

校務發展主軸含括創新教學、開創協力、特色研究、適性輔導及接軌國際等不同面向,整合校務發展計畫、高教深耕計畫各主軸項目,實踐「社會責任永續」、「經濟發展永續」、「生態環境永續」、「全球夥伴永續」等四大永續目標。

永續實踐

東吳大學擁有百年歷史,如何承先啟後,並於全人類之永續發展過程有效發揮大學的功能,是本校也是各大學所面臨的課題。

近年本校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將之結合校務發展與高教深耕等兩項大型計畫的主軸項目,並以社會責任永續、生態環境永續、經濟發展永續及全球夥伴永續等項目作為學校永續發展的四大目標。

在實踐過程中,由永續校園推動委員會各組負責不同面向的行動策略擬定與執行,除了致力於目標實踐,也落實利害關係人溝通與合作,回應其所關注之議題,也將之作為推動永續的夥伴,所設八芝蘭社會責任及地方創生推動辦公室即為與社會、社區民眾互動的推動單位。

永續校園推動

本校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融入校內各項計畫,希望能在校務、教學、研究等不同面向實踐社會責任永續、生態環境永續、經濟發展永續及全球夥伴永續等目標;同時,對於校務治理、社會責任、環境保護等永續校園重點項目,進行目標擬定與策略規劃,並每年檢討改善修正,於新一年度實踐。

在永續校園的推動過程中,以校務資料分析確認執行現況成效與精進參考,並根據永續校園推動委員會各小組業管項目,分組進行,整合跨單位的資源與人力,推動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針對永續校園的不同層面擬定目標與策略,並有近中長程之工作規劃,期望打造東吳大學的永續校園特色,並同步落實於校務營運,邁向永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