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規畫與教學

教育機會均等

持續推動並保障學生享有均等之受教機會,規劃涵蓋招生入學至就學期間各階段之支持方案,從經濟扶助、課業輔導等多元面向提供協助,使學生能免受外在因素干擾其受教權益,無後顧之憂地專注於學習,順利完成學業。

招生專業化

自108 年起參與教育部「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近年持續於校內推動招生評量制度之優化,協助各學系檢討評分標準、修訂評量尺規,並邀請具專業經驗之師長進行經驗分享與教學觀摩。
同時,透過與高中端及校內審查委員的互動交流,建立育才與選才之對話機制,拓展合作契機。此外,積極強化教師評審與選才相關知能,優化遴選機制,並將考生回饋作為制度精進與調整之參據,確保招生程序之公平、公正,實踐適才適所之理念。

甄試補助方案

為鼓勵優秀學子參與本校的入學甄選並提高就讀意願,制定「東吳大學招生報名費及應試相關費用補助要」,針對中低收入戶學生提供部分報名費減免、交通及住宿費等協助。部分學系則針對弱勢生規劃優待措施,於各審查階段予以擇優加分,並提供原住民及身心障礙學生就讀學士班入學名額,藉此降低經濟負擔與社經文化背景不利因素對其報考意願之影響,落實教育機會平等。

獎助優秀學生

每年提供各類獎學金以獎勵優秀學生,對象涵蓋優秀新生、學業表現良好之在學生及研究生等,藉以肯定其學習成果,並進一步鼓勵持續精進與積極投入學業發展。

助學方案

為協助社經文化背景不利之學生能夠安心就學,本校於在學期間提供多元面向之學習輔助,包括:全額或部分學費補助、就學貸款申請、校內工讀與學習服務機會,以及各類獎助學。另設有急難救助金,用以協助遭遇突發變故之學生應對緊急需求,確保學習不中斷。

跨域學習推動

為推動教學創新、發展院系特色,並培育具多元能力之人才,本校長期致力於營造跨領域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本科專業學門之外拓展學習領域,以強化未來職涯發展之競爭力。
除既有雙主修、輔系修習制度外,另規劃跨領域學程( 含微學程) 及第二專長跨領域課程模組,突破傳統以學系為單位之課程框架,採主題導向整合跨院系課程,擴展學習深度與廣度。同時,設計跨領域學習獎勵機制,鼓勵學生修讀相關課程並提升學習意願。
2024 年,本校獲教育部邀請加入「跨領域學士學位」試辦計畫,已提出申請規劃,預計自113 學年度第二學期起正式受理校內學生提出申請。

跨領域學士學位計畫

有鑑於跨領域人才日益成為國際發展趨勢,教育部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試辦計畫,鼓勵學生依個人興趣與職涯目標選修不同領域課程,自主設計個人化學習路徑,最終取得跨領域學位。本校為受邀參與之8 所大學之一,為配合計畫推動,設立「跨 領域教育中心」,專責跨領域學習制度之規劃與執行。 跨領域教育中心強調跨域思維與多元學習,負責規劃各類課程模組、整合校內外資源,並提供學生學習支持,協助達成跨學科學習目標。學生可依個人興趣,自主規劃修讀內容,涵蓋「基礎」、「理論」、「應用」與「總整」四大層次課程,系統性累積跨領域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

該計畫重視個別化學習與彈性修業,結合雙主修與專長學分制度,鼓勵學生設計專屬學習計畫。實施範圍涵蓋本校六個學院,首年預計有11 個系所參與,並將逐年擴大,透過課程模組設計促進系所合作,提供學生更具整合性的學習資源。 跨領域「校學士」學位申請作業與既有雙主修、輔系申請時程一致,於每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有意申請者須先修習探索課程並完成學習規劃諮詢,方可提出申請。完成課程規定後,學生於畢業時可同時取得原學系學位與校學士學位,並於畢業證書上加註相關學位註記。 跨領域學程 除以專業課程為主的雙主修與輔系外,本校亦規劃多項依主題設計之跨領域學程,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路徑。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將隨社會與學術發展持續調整,除強化專業能力,亦包括全英語授課的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學生之外語實力與國際溝通力。

開設第二專長課程

 

開設學院110111112
人文社會學院161616
外國語文學院677
理學院777
法學院555
商學院141313
巨量資料管理學院222
通識教育中心111

總計

51

51

51

 

特色教育與終身學習

東吳實踐家創創基地

東吳大學實踐家創創基地自2018 年設立以來,致力於推動以「創意、創新、創業」為核心的共創教育模式,強調系統性培育進駐團隊,每組團隊皆由業界導師進行輔導,協助學生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基地除提供實體空間與基礎設備外,亦整合新創企業所需之服務與專業資源,並結合企業管理專業技術支援,協助具創業意向之學生與校友在創業初期獲得明確方向與實務引導,有效降低技術商品化過程風險與成本,藉由打造有利創業發展之支持環境,進而提升創新事業之成功機率。
112 學年度創創基地共招募21 組團隊、共計56 人進駐,由第二屆傑出校友王祿誾總導師( 企管系66 級) 率領11 位校友及業界導師為團隊提供諮詢與輔導。基地每學期辦理心得分享會及團隊討論會以促進交流。另有辦理「創創小聚」講座及跨領域實務工作坊,邀請各領域創業者與學生分享實務經驗,帶領學生掌握各領域發展趨勢,體驗創業者間之跨域合作,激盪多元創意與創新。
此外,為建構跨領域課程、深化團隊輔導工作並強化校際與業界連結合作,創創基地持續推動國際合作課程,續辦「PSBH 國際問題解決松」課程。2024 年課程涵蓋臺灣、澳洲、越南、英國和美國等地,計有9 所學校、50 個學系師生組隊參與,結合SDGs 實踐與EMI 全英語授課模式,內容涵蓋醫療、社會與教育創新等面向。該課程為目前臺灣最具代表性之全球跨域開放式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亦致力於為真實場域問題尋找適配解方,將教學成果實質回饋社會。

東吳師友計畫

自110 學年度啟動「東吳師友計畫」,由社會資源處與東吳傑英會共同辦理。該計畫邀請優秀校友擔任導師,透過經驗分享與近身學習,引導學生拓展人生格局與視野,於態度與價值觀的培育中獲得正向啟發。校友導師藉由自身實務經驗啟發學生,激盪雙方思維,除能啟發新一代青年,也能了解其觀點與想法,發揮亦師亦友之教學相長功能。

人權教育

鑑於人權保障已成為當代社會核心關注議題之一,本校為落實作為高等教育機構之社會責任,特設立「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並開設人權學程( 大學部) 及全臺唯一以人權為核心之碩士學位學程,積極推動以尊重基本人權為核心理念之公民教育。透過學術研究與課程設計,強化我國民主與法治體系之深化發展,並培育學生參與國內外人權相關工作所需之理論基礎 與實務素養。
承襲多年深耕人權教育之成果,本校持續致力於培養具備跨領域視野與社會關懷之人權專業人才,未來亦將持續於校內外倡議人權保障與尊重之普世價值,推動公共參與,實踐社會正義。

永續教育

現今國內外產官學界皆積極投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實踐,本校不僅於校務推動中落實永續理念,亦積極肩負推廣永續意識之教育責任。為此,本校鼓勵教師將課程內容與SDGs 對應,於課堂中鏈結學科專業與永續實踐,深化學生對永續議題的理解與應用。
此外,各院系與通識教育中心亦開設涵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ESG)、大學社會責任(USR)及SDGs 相關主題之課程,持續推廣永續理念與核心價值。112 學年度開設課程對應項目集中於SDG 4(優質教育)、S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
及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另亦開設33 門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的課程,修課人數達1,838 人。

推廣教育

本校推廣部自民國60 年設立以來,歷經半世紀發展,始終秉持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精神,以「學術專業服務社會」為核心理念,致力將終身學習與全人教育相融合,依據社會趨勢與民眾需求,開設內容多元、具深度且實用性的課程,積極提供社會大眾持續學習與知能提升的機會,展現本校於推廣教育領域之持續投入與責任實踐。
因應近年社會快速變遷,課程內容亦與時俱進,陸續開設涵蓋多國語言、商業管理、生活美學等領域之專業進修課程,並規劃碩士學分班、學士學分班及專業證照課程,滿足有志進修人士之學習需求。同時,與政府機關及企業單位合作開設課程,深化產官學協作,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推廣部開設之課程除特定主題( 如:資訊安全、AI 領域、永續減碳等),亦包括語言進修、專業學分班、與政府單位合作開辦之建教及專案課程,以及與其他單位合作的委訓課程。另針對國際學生開設短期研修及國際學校專班。其中,國際假期學校專班為遠距/ 實體並行,除了於線上及本校城中校區辦理,亦赴成都借用協議校四川大學校園開立境外校區。透過整合校內行政與學術資源,匯集能量,成功在後疫情時代重返國際學習領,以線上及現場混成的境外學術交流方式,使推廣教育持續邁向國際化。
除了提供課程供社會大眾進修與能力提升,推廣部亦積極提升服務效率及品質,並與「台灣圖靈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導入第三方區塊鏈數位證書服務。完訓學員可便捷地將所獲數位證書提供予採計單位,對方僅需掃描證書上的 QR Code 即可即時確認其有效性。學員亦可將獲取的區塊鏈數位證書加入個人LinkedIn,充實個人學習履歷。112 學年度共發行571 份數位證書,有效減少紙本證明書用量及紙本作業成本。